专业的商标域名交易平台 登录 | 注册 全国分站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著作权与肖像权谁应该受到保护?

发布时间: 2019-10-11 16:00:43  来源: 曾高飞锐思想  浏览量: 160

         当作品是图片和视频,创作者在意著作权,公众人物在意肖像权。著作权与肖像权归属两个不同主体时,就难免发生冲突。在互联网时代,探讨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自己也在经营自媒体,常在网上选用与文章匹配的图片,尽量做到让每篇文章图文并茂,以飨读者。所以,对著作权的关注,尤其是著作权与肖像权发生冲突时,如何妥善地处理,格外重视。


         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存争议


         最近,有则著作权与肖像权发生冲突的案件上了热搜,也引起了高飞锐思想关注。

         

         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了演员秦某某诉“视觉中国”侵犯肖像权。


          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这次判决打破了常规。以前也有过高度类似的案件,判决以保护著作权为最终结果,这次恰好相反,成为引发关注和争议的根源。


          由于认为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视觉中国”)及视觉中国网站的实际经营方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汉华易美”)未经自己同意,将“秦某某”照片放在其网站上使用,秦某某认为视觉中国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将两个相关公司诉诸了法律,索赔50万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汉华易美赔偿秦某某经济损失、精神抚慰金等共计21万余元,并向秦某某公开道歉。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审结果秦某某赢了,视觉中国也提起上诉,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但是专业人士认为,这个案子有三个关键地方值得商榷:


           创作者的著作权和公众人物的肖像权发生冲突时,应该保护什么?


           侵权了,该承担法律责任的,应该是分发平台还是最终使用者?


           公众场合与私密场合如何界定,机场是公众场合还是私密空间?


           著作权与公众人物肖像权矛盾,该从谁?


           从有关资料判断,视觉中国在网站上展示的秦某某图片,是摄影工作者的作品,摄影者享有著作权。


           如果取得了摄影者授权,视觉中国也享有分发行为,应该受到法律保护。调研这个案例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因为汉华易美并未取得肖像人授权,汉华易美在进行图片著作权授权时明确标示图片授权使用只能用于新闻报道,不能使用于商业用途。


           当然,不可否认,秦某某拥有肖像权,亦在需要保护之列。在之前的类似判决和国外法律中,著作权优于肖像权,尤其是在下面两种情况下:


           一是相关创作并没有刻意损害秦某某的形象。


           二是原告秦某某作为公众人物,被公众和媒体关注,属于公众知情权的合理范畴,一般意义上讲,法律对此不应过度干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来看看在国外出现几个具有代表性类似案件的判决,尽管国内外国情不同,但对正确处理著作权和肖像权的冲突,有一定启发意义,拓展了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

案件一:


           最近,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审理了原告帕特里克·马洛尼和蒂姆·嘉治联合诉讼T3Media侵权。原告是前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CAA)的学生运动员,在1997年至2001年间为美国天主教大学男子篮球队效力。在大学最后一年,他们带领弱旅红雀队以76-62战胜了威廉帕特森大学先锋队,取得了第三届全国冠军联赛的胜利。这一戏剧性的比赛过程及原告的形象被捕捉、拍摄在了一系列照片中。NCAA拥有或控制着上述照片的版权,并将这些照片收藏于NCAA的照片库。


           T3Media为各类数字内容提供存储和授权服务。2012年,T3Media与NCAA签约,被准许存储、托管和授权NCAA照片库中的这些照片。在2014年之前,T3Media通过其网站Paya.com向公众提供这些照片。如果下载照片,用户必须同意《内容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图片使用者付费后可以“将照片的复制件进行非商业性艺术使用”。

 

            原告向美国加利福尼法院提起诉讼,指控T3Media通过Paya.com网站以非排他性许可的方式出售含有其比赛的照片,商业性地使用了他们的名字与肖像,侵犯了加利福尼亚州法定的形象权、普通法形象权以及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T3Media认为美国联邦版权法应优先于原告的诉因进行适用,且加利福尼亚州法定豁免了新闻、公共事务或体育广播侵犯形象权的责任。加利福尼亚中部联邦地区法院支持了被告。原告不服,就本案向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经过审理,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维持原判。


            案件二:


            2013年7月1日, 美国伊利诺伊北区联邦地区法院审理了原告Thompson诉称被告Getty未经其允许于网站上张贴并标价销售六张Thompson的图片。


            Thompson是知名节奏布鲁斯音乐合唱团Chi-Lites的最后一位在世者,也和杰克逊的父亲共同拥有一家唱片公司。GETTY是一家提供图片授权的公司,图片使用者可以在其网站上搜索到低清有水印的图片,然后再向Getty付费获得授权许可。Getty声明这些图片只能用于“编辑性使用”(“for editorial use only”),限制最终使用者(“end user”)在获得许可后将图片用于商业性使用的权利。


             审理后,法院支持了被告,认为被告Getty没有将原告的照片用于其他产品的销售,而仅仅是用于销售照片本身,不构成IRPA法案中的“商业性目的”,并认为不当地扩宽责任范围,将损害《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新闻传播的自由,进而影响公众知情权。


             案件三:


            2009年6月11日,美国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原告Alfano诉讼被告NGC(即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与被告Corbis侵权。1991年对大暴徒John Gotti的一次法庭审判,Alfano参与了审理,当时有很多记者和摄影师在拍照。某次开庭结束后,原告离开了法庭,正当原告Alfano将John Gotti送进车里时,正好被一位摄影师抓拍到原告Alfano抓着John Gotti手臂的一幕。


            随后,这张照片被授权给了本案被告之一、图片授权公司Corbis。Corbis把这张照片展示在了网站上以供销售,随后这张照片被授权给了本案另一被告NGC。NGC在纪录片《Inside the Mafia》的宣传海报上使用了该图片,该纪录片展示了包括John Gotti系列案件在内的美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的历史。


            首先,关于被告在其网站上向不特定的人,包含对NGC进行涉案图片的销售和展示行为,原告认为该行为是一种针对图片许可的商业广告行为。在本案中,Corbis为了进行出于合法使用目的的图片许可,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宣传方法,其中就包括在其网站上展示图片。法院认为,此类展示行为不需责任承担,最终法院支持了被告Corbis。

     

            其次,关于被告NGC在宣传海报上使用了该图片的行为,原告主张被告的纪录片以及纪录片的广告宣传资料不具有“新闻价值性,因此侵犯了原告的权利。法院认为,美国有组织的犯罪活动长期以来是一项关乎公共利益的事项,原告本人也承认这个案子是十年之内最有价值的审判(“very high profile”and“trial of the decade”),如果对“新闻价值性”进行扩大解释,那么报道主要犯罪人物的审判也应当落入这个范围。法院援引判例认为,纪录片本身具有“新闻价值性”。经过审理,法院支持了被告NGC。


            分发平台是不是适格被告?


            作为艺人或名人肖像权应该得到保护,避免侵犯,这个法律原则,要尊重。可由谁来承担法律责任,也应该明确。


            纵观证据链条,不难发现,视觉中国只是一个分发平台,起着渠道作用,不是最终使用者,真正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图片的最终使用者,而不是分发平台。在法律上恐怕难以成为适格被告。


             而且,视觉中国作为分发平台,也在网站清晰标注图片了仅限“新闻编辑类”使用,不得商业使用;也对没有获得肖像权、物权等第三方权利做了明确提示。笔者也调查了诸如,新华社、中新社、路透社、法新社、getty等国内外与视觉中国类似的图片分发平台,均采取类似的方式。同时,笔者也征询和调研了诸多图片平台的使用用户,从报纸、电视台这样的传统媒体,到门户网站和自媒体这样的新媒体,均与这些图片分发平台,通过签署使用协议,遵守图片使用仅限于“新闻编辑类”使用。从此看出,这显然是全球图片和传媒行业约定俗成的行业准则。


             同时作为分发平台,在实现创作者的创造价值,为公众人物进行形象推广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为创作者提供了作品展示发布平台,激发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帮助创作成果实现价值转化;二是为肖像权所有者提升形象做出了一定贡献——类似于秦某某在这种情况下提起诉讼的公众人物并不多见。


              如何界定公共场所


              公民肖像权应该得到法律保护,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对知名演员而言,既是公民,更是一个公众人物,对其肖像权的保护,就需要根据情况来界定。


              从提供的相关资料不难发现,视觉中国展示的秦某某的图片,其中一个争议焦点是所涉图片背景是公众场合还是私密空间。


              将其界定清楚了,判决依据就有了。如何界定公众场合和私密空间,是一门学问,那么哪些场所属于公共场合?哪些地方属于私密空间?


              现在拍摄名人八卦的摄影工作者很多,他们在新闻现场、红毯秀场,甚至在商场、餐厅、机场、停车场等地蹲守,抓拍公众人物。


              根据普遍认知,公众人物在品牌代言发布、影视作品推介、庆典演出、个人演唱会等场合,都会主动邀请媒体以及摄影师前来拍摄采访,在这种场景,公众人物意味着他是对自己肖像权权利的一种放弃,拍摄和传播行为显然不构成对公众人物肖像权的侵犯。同时,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随手即拍,即时上传,以商场、餐厅、机场、停车场等地为背景的公众人物的图片在网络满天飞,也容易引起争议。


              如果把公众人物在公开场所界定为私密场所,以此强调对公众人物在私人生活中的肖像权应当给予与普通公众一样的保护力度,显然对摄影者有失公允的,容易打击创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互联网十分发达,受众读图兴趣空前高涨的背景下,也不符合普通大众对公众人物的知情需求。


              无论如何,这个案例都是互联网时代下,一件涉及著作权、肖像权争议的典型案例,相信经过公众讨论、司法审判,对内容授权、信息传播等行业逐渐建立健康的行业标准具有推动示范作用。